
賴紹松律師先后畢業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獲法學學士、法學碩士、管理學碩士學位,系中共黨員,現為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資深律師,近30年辦案經驗,精通稅法、房地產法、物權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及證券法等法律制度,諳熟訴訟程序及訴訟技巧,富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詳細簡介]
2011年起,中國并購市場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發展整合的大背景環境下,市場活躍度大幅提升,實現了火爆增長的態勢,可以說中企海外收購勢不可擋,“抄底”欲望異常強烈。2014年起,我國國內大型民企開啟海外并購購物潮,以能源及礦產行業商務服務、制造、批發零售、金融領域為主,大有買下全世界的霸氣。
2017年是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分水嶺。在2017年以前,部分中國企業存在盲動式、跟風式的海外并購,沒有理性的思考海外并購是否強化自身持續盈利能力,服務自身戰略布局。據不完全統計,跨國公司投資并購失敗數目大于成功數目。而2017年國際經濟持續低迷、我國海外并購市場低迷,本借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召開,在“一帶一路”政策及其配套政策的不斷落實與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等政策積極推動的環境下,為我國企業海外并購創造絕佳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外部環境,為中國對外投資迎來了黃金時期。但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影子銀行整頓、去杠桿、股市大幅受挫、國內及海外監管收緊、中美貿易戰等因素,都對中國境外投資均造成壓力。我國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對外投資合作保持平穩有序健康發展。根據國家商務部發布數據,2018年全年,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298.3億美元,同比增長4.2%。其中,中資企業對外投資并購實際交易總額為702.6億美元。
2019年,全球整體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加之中美貿易戰導致國際局勢的不明朗,給中資企業海外并購設置前所未有的障礙,阻力加大,尤其是赴美并購。據晨哨集團研究部數據監測,2019年上半年,中資赴美并購交易宗數為21宗,同比下降53%,其中披露交易金額的有10宗,披露總金額為23.40億美元,同比下降67.%,為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而從經濟總體上講,2019年上半年中國海外并購金額268億美元,相比2018年下半年的519億美元,下降48%。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來自外部投資環境波動和內部審慎決策的共同作用。
2019年,我國中企海外并購行為愈發謹慎,在對外投資金額和并購數量上有所下降,但是從質量上講,中國對外投資合作仍繼續保持健康有序發展,隨著產業升級不斷深化,中企持續在全球價值鏈的高端領域布局發力。2019上半年,中企海外并購主要流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和消費品行業??梢哉f,由于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監管及其他律法趨嚴等原因,造成中企對海外并購業務的態度從整體樂觀走向務實。中國企業開始考慮“走出去”和“拿回來”并舉的方式。過去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并購是單方向的走出去。拿回來是海外企業的產品或者是技術。更多的公司在海外并購開始回歸理性,從戰略布局出發,增強持續盈利能力。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國家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大力支持,相信更多中資企業會越走越好。
文章來源:博實資本